清空記錄
歷史記錄
取消
清空記錄
歷史記錄
目前能在站內見到的儲油柜有四種:隔膜式、膠囊式、內油波紋管式、外油波紋管式。
下面將逐一了解它們的結構。
1、隔膜式
儲油柜由兩個半圓桶體組成,儲油柜中間裝有半圓形橡膠隔膜,隔膜周邊均由柜沿上下密封墊壓緊,使隔膜浮在油面上,并隨著油面的上升或下降而上下浮動。
在儲油柜的右端柜底上方,裝有磁針式油位表,油位表連桿(6)可以自由伸縮,連桿端頭與隔膜上的支架(4)連接在一起,當隔膜上下浮動時,改變連桿運動角度,由傳動齒輪組和機構變換油位表指針的指示位置(油位)。
油位表在很低和很高油位均裝有報警信號,當儲油柜內油位達到很高或很低時可自動發出報警信號。另外可通過油位表上的刻度和油位溫度關系曲線查得變壓器油的溫度。
儲油柜的上邊設有視察窗孔,通過此孔可觀察隔膜和拆裝油位表連桿,另外在上邊還設有管接頭(7),供連接吸濕器用。除此之外,在儲油柜的下邊設有集氣盒(13),和氣體繼電器相連接。這樣,從繼電器逸出的氣體就集積在此盒之內,使之不能進入儲油柜。在集氣盒上焊有導氣管(11),通過導氣管,可以放出氣體和取氣樣。在儲油柜下面設有集污盒(15),可以通過集污盒放出儲油柜內的污物,管接頭(10)為注油、放油用,在儲油柜柜沿處設有放水塞(9),為排放隔膜上凝結水之用。
在儲油柜的左端裝有供有載開關用的儲油柜,柜中間裝有油位表及放油管接頭,供注油或放油之用。
變壓器在真空注油時,必須將氣體繼電器管接頭下端的真空蝶閥關閉,保持儲油柜與變壓器油分開,因為儲油柜強度和隔膜不能承受真空。
變壓器注油完畢后,將真空蝶閥打開,使儲油柜同變壓器油箱聯通,另外將隔膜上的放氣嘴(2)打開,然后繼續從下節油箱上的油門注油,直到放氣嘴冒油為止,這時將放氣嘴擰緊,再從油門放油使儲油柜內的油面降至正常位置為止。
2、膠囊式
膠囊式真空儲油柜內裝有一個耐油膠囊,膠囊袋內通過吸濕器與大氣相接觸,袋外與變壓器油相接觸。當變壓器油箱中油膨脹和收縮時,儲油柜油面上升或下降,使膠囊向外排氣或自行補充氣體補充氣體以平衡袋內外壓力,起到呼吸作用。
在儲油柜內裝有一個耐油尼龍膠囊(3),膠囊內通過吸濕器與大氣連通部分叫做氣室,膠囊外與柜壁容器之間部分叫做油室。應用特定方法將油室內空氣排凈后,再把油放到正常油位,這時膠囊受到大氣壓力緊浮在油面上,并隨著油面的升降而上下浮動,膠囊使油面與大氣隔開。在儲油柜右端下側裝有一磁針式油位計(6),當油位變化時,浮球(8)隨著油位上下浮動,通過連桿(7)和傳動齒輪、磁鐵等機構將變壓器油位用指針在度盤上指示出來。油位計的刻度是均勻的,當儲油柜到很高、很低油位時,油位計都能發出報警信號。儲油柜可通過集污盒(11)放出柜內的污物,可通過注油管(10)注放油。
3、內油波紋管式
內油波紋管式儲油柜由架體、芯體、外罩、管路、油位指示及報警裝置等組成
芯體采用不銹鋼薄板制成,外罩配置有油位指示窗、散熱窗,儲油柜主管路連接芯體內腔,注排油管路從主管路引出,排氣管從芯體頂部引出,用于抽真空和排氣。
芯體下端固定,上端為自由伸縮的活動端。變壓器油在芯體內部,通過下部主管路與變壓器油箱相通。當變壓器油隨溫度變化產生體積膨脹或收縮時,芯體隨之上下伸縮,改變芯體內油腔容積,在全密封條件下實現變壓器油的體積補償。安裝在芯體上的油位指示板隨著芯體上下伸縮同步運動,通過油位指示窗可觀察到油位的變化情況,在很高、很低油位時輸出報警信號。
儲油柜注油步驟:
(1)參照油位指示-溫度曲線,根據現場變壓器油溫確定油位指示應設定的位置;
2)打開儲油柜排氣管閥門;
(3)連接油泵管路至變壓器本體注油口或儲油柜注排油管;
(4)啟動油泵緩慢注油(注意注油速度不可過快),邊注油邊觀察油位指示變化,直至儲油柜內空氣排凈,排氣管穩定出油,停止注油;
(5)觀察油位指示位置,當油位指示位置高于擬設定的位置時,放油;當油位指示低于擬設定的位置時,補油。
(6)儲油柜待運行狀態:排氣管閥門、注排油管閥門關閉。
4、外油波紋管式
外油波紋管儲油柜的波紋管好似一個巨大的氣囊置于儲油柜殼體內,左端為活動端,右端為固定端并與端板焊接。波紋管左側及外表層為絕緣油,通過下部連接口與變壓器油箱相通;波紋管內部為空氣,通過右端呼吸口與外界大氣相通。當絕緣油隨溫度變化產生體積膨脹或收縮時,促使波紋管伸縮,從而改變柜內油腔大小,實現在全密封條件下的體積補償。
儲油柜注油步驟:
在呼吸口關閉,排氣口打開的狀態下,從注油口注入變壓器油,直至排氣口排凈空氣穩定出油后,關閉排氣口,同時停止注油,讓柜內油靜止一段時間后,應進行一次排氣處理。隨后,打開呼吸口,檢查油位指示,進行油位調整。若油位不到,則從注油口繼續注油,若油位偏高,則應從注油口排出油。很終應使油位指示的刻度與變壓器當時實測油溫相對應,誤差應小于0.25(1/4刻度格)
RELATED NEWS